新民晚报:《阔别三载今归来 剧场依然家味道 总算盼到天蟾要开台了》
来源:
|
作者:pro76ba1c
|
发布时间: 2021-01-17
|
1047 次浏览
|
分享到:
期盼着天蟾逸夫舞台重开台的老观众们,仍对2018年3月11日的谢幕演出《打严嵩》记忆犹新。陈少云谢幕时那句“圣旨下”,苍凉激昂,颇显麒派神韵,台下的掌声一浪高过一浪。得知今年春节期间就能回到熟悉的剧场看戏,戏迷们高兴坏了,都摩拳擦掌等待开票,希望能第一时间走进来看看它的新变化。
人散各处 心在剧场
修缮期间,天蟾逸夫舞台采取“停场不停业”的策略,确保服务不断、演出不断。所有剧目被安排到共舞台、上海音乐厅、人民大舞台、中国大戏院、黄浦剧场、长江剧场、上海大剧院等人民广场周边的演艺大世界剧场群。剧场的舞台技术团队加入上海京剧院舞台保障部门,跟随京剧院演出院团各地奔波,为演出保驾护航;服务组团队分散于上海京剧院、中华艺术宫物业部门,不断精进业务能力;其他人员分别在工程项目现场、天蟾苑、上海京剧院实行分散办公。大家虽分散各处,但依然心系“天蟾”,各自为剧场重新开业做着充分准备,迎接广大观众“回家”看戏。
内部测试期间,上海“首席剧场五星级服务员”、天蟾逸夫舞台前台主管林嬿对她带领的礼宾团队进行着每日一次的岗前培训,从检票、指引观众、回答问询、劝阻不文明观演行为,到电动爬楼机等新增无障碍设备的操作使用等,要求大家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按照标准做到细致、到位,一如既往地为观众提供着贴心优质的服务。
于细微处 见真功夫
就连内部工作人员都没想到,剧场居然修缮了这么长时间。剧场总经理潘熠文解释,当初上海测绘院前来测量剧场高度达到24.5米,由于0.5米的高度之差被定性为高层建筑,随之而来的消防安全问题便“折磨”了大家七个月。
承接剧场修缮工作的是华建集团历史建筑保护设计院和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和设计师们已经修缮过多处历史文化保护建筑。华建集团历史建筑保护设计院常务副院长卓刚峰介绍,上海有很多历史建筑已经伫立了一个世纪,但是使用单位都经历过几番更迭,像天蟾逸夫舞台这样从一开始就定位剧场功能且至今未变的建筑并不多见。卓刚峰说:“我们的讨论中有很多冲突与探索,很欣慰剧场方对艺术的执着,在很多问题上坚持了高品质的标准,尽管花费了成本和时间的代价,却能最终呈现出精品的效果。”
此次修缮对舞台设备进行了大幅提升,舞台机械、音响、灯光设备的配置均达到了国内一流的水准,能全方位满足现代化舞台的演出需求。负责声学设计的副总工程师杨志刚坦言,剧场作为一幢历史保护建筑想要大幅改动声学效果是不可能的,只能螺蛳壳里做道场。台口的八字侧墙增设微扩散造型,墙面做了很多凹凸变化,使演员的声音更加亲切、圆润,同时提升音响响度,“少补一些电声,演员的原声就能更好体现”。字幕屏也由原来只能纯文字播放升级为可实现图像影音一体化播放功能。
定位不变 暖心依旧
修缮后的天蟾逸夫舞台将坚持以京剧演出为主的戏曲专用演出场所的定位,观众席位仍保留上下两层共930个座位,大红座椅颜色将勾起大家对这座剧场的旧时回忆。百年来,台上皮黄依旧,台下掌声仍然。前辈大师的汗水、足迹,方寸天地、氍毹留痕,早化作了激荡人心的艺术魅力,萦绕在天蟾的每个角落。
原先剧场一层是一家书店,如今改造成了多功能厅,配有升降舞台、巨型高清全彩LED屏以及活动伸缩式观众看台,以满足曲艺、评弹、话剧等不同演出需求。潘熠文介绍,这里将发挥剧场的经营潜力,拥有很多新的可能,也不排除恢复从前的天蟾茶座,为新老戏迷提供聚会的场地。
为了解决洗手间不足这个老大难问题,剧场二楼利用书店的阁楼空间,新增了洗手间。以后去天蟾逸夫舞台看戏,每一层都有男女和第三性别卫生间,热水也有了,就一个词,舒心。
天蟾逸夫舞台和周信芳戏剧空间两家剧场都隶属于上海京剧院,以后如何划分演出功能和定位?上海京剧院院长张帆回应,“看大戏,来天蟾,看我们的日常演出和实验剧目,到周信芳戏剧空间。”今年7月1日前,上京计划在天蟾逸夫舞台推出一台全新的京剧诗词演唱会,迎接建党百年的重要日子。
看戏、看人、看服务,正如天蟾的文化理念“我的剧场我的家”所传递的一样,天蟾是一个充满人情味的剧场。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天蟾逸夫舞台结合剧场自身定性制定了一套疫情防控管理措施。口罩、测温枪、洗手液等大批防疫用品早已摆放到位,入口处还加装了人脸识别机器。对于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无法提供健康码的老年观众,可出示有效身份证件或纸质辅助行程证明后入场观戏。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赵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