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情
新闻晨报:《<电波>“外援”就位!除了“魔鬼训练”,上海歌舞团还为他们准备了什么?》
来源: | 作者:pro76ba1c | 发布时间: 2021-08-01 | 1403 次浏览 | 分享到:


    “看,那就是朱洁静!”7月31日上午,上海歌舞团练功房门口的艺衔榜前,围着一群年轻的姑娘。

    

    来自四川大学舞蹈表演系三年级的郭星伶从初中起,就视朱洁静为“女神”。她没有想到,不久后,自己将拥有与偶像同台演出的机会。

 

    改变生活轨迹的那一刻,发生在一个月前。

    

    为了迎接下半年即将同步开启的上海驻场与全国巡演,7月初,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发起的一则“招募启事”,在舞蹈圈疯传。

    

    还是在校生的郭星伶看到后,就和同学们一起报了名。

    

    经过层层考核,来自全国14个省市的50余名“外援”从数百人的报名者中脱颖而出,正式加入“电波”剧组,郭星伶正是其中之一。

    

    来到上海的当晚,入住距离国际舞蹈中心仅一站路的桔子水晶酒店后,她和小伙伴们收到了一本上海歌舞团发放的训练手册,上面事无巨细地注明了每天训练的时间、演出前需要遵守的规定,以及各项事务的联络人。今晚,所有人还将前往美琪大戏院观看舞剧《朱鹮》的驻场演出。

    

    这是她第一次来到上海,临行前的一丝忐忑在周到而暖心的安排下,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即将迎来全新生活的好奇与期待:“这是不小的挑战,也是一个全新的开始,未来的六个月我一定会拼尽全力。”

    

    这批新招募的舞者中,既有郭星伶这样年轻的00后,也有拥有一定舞台经验的成熟舞者。

    

    26岁的陈晓在这批“外援”中算是“大姐大”了,半年前,她辞去柳州艺术剧院的工作,想要找到一个全新的开始。这次看到“电波”的招募令,她毫不犹豫就报名了,“《朱鹮》和《电波》我都看过,特别精彩。特别是看到《电波》中小裁缝牺牲的那一段,我的眼泪怎么都止不住。”

    

    在陈晓看来,相比在校的大学生,丰富的舞剧表演经验和对角色更深刻的理解是自己的优势,“不管什么年纪,我还是希望能够去挑战更好更大的平台。至于未来先不去想,当下只想专心把这6个月的舞跳好。”

    

    “好好跳舞”,这四个字是上海歌舞团团长陈飞华平时最常对团员们说的话,这次他同样把这句话送给新加入的年轻人们,“舞蹈这个行当,容不得一点假,也没有任何捷径可以走,一定是练出来、排出来、演出来的。”陈飞华说。

    

    据悉,在2个半月的训练后,这群新生力量于10月中旬《电波》驻演二轮演出正式亮相。

    

    为了帮助这些新加入的舞者在最短时间内融入剧组,上海歌舞团配备了足足28人的“豪华教师阵容”——5名钢琴伴奏、5名基训课老师,10名专职排练老师,还有8名生活老师,师生比近1:2。

    

    新成员中,将近一半是尚未大学毕业却已进入实习期的学生,半年的训练演出后,他们即将面临,迈入社会,考团的压力,而这两个月的“魔鬼训练”和密集的舞台演出,也是他们每一位人生履历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陈飞华还透露,这些舞者中表现优异者还有机会“直升”歌舞团,“这次招募外援的全新模式,也是我们探索院团舞蹈表演人才培养新模式的一次大胆尝试。”

    

    好剧目捧出更多优秀舞者,好演员撑起更多爆款作品,这样的创作活力与人才培养机制正是一家文艺院团乃至整个城市演艺行业蓬勃发展的“源头活水”。


    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殷茵

民营剧团专委会
国有院团专委会
专业委员会
查看更多+
专业委员会
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