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情
新民晚报:《新民艺评丨红色沪剧演绎本土史料——沈慧琴扮演赵春梅的唱段和表演突破》
来源: | 作者:pro76ba1c | 发布时间: 2021-08-20 | 1096 次浏览 | 分享到:


    8月20、21日,新东苑沪剧团在宛平剧院开启《飞越七号桥》第二轮演出。这部取材于上海七宝镇与“七号桥”碉堡真实史料的大型原创现代沪剧,沈慧琴饰演的赵春梅,在经历解放上海战争中,为了帮助解放军,从一位普通商人逐渐成长为识大体、明事理的进步女性,诠释的惟妙惟肖,也让她的表演艺术进入一个新境界,跃上一个新高度。

 

    《飞越七号桥》以赵春梅的成长历程为视角,把演出建构在一个具有艺术张力的本土红色故事之中,以人物心理展示推进矛盾冲突,凸显沪剧名家唱念做表的实力。沈慧琴在扮演这位人物时,为了演好演活人物,创作初期带领主创团队登门拜访七宝镇93岁的老党员杨德明,聆听老人讲解这段真实的经历。沈慧琴打破沪剧以往以唱为主的表演程式,把功夫花在揭示人物内心和沪剧唱段创新上,展示出一名商人和母亲的动人情怀,在主旋律的沪剧表达上,寻求到一种全新的艺术突破。

    

    “ 一回回,读儿信,疑梦却真,一字字,是儿写,喜难自禁。一句句,情真切,儿未殒命, 一行行,儿将归,天传喜讯。三年前,飞龙儿,求学去北平。一年来,音讯绝,我苦盼苦撑。未料想,奄奄枯木又逢春,我儿将回七宝镇。眼看着乌云笼罩战火近,一家安危揪我心。老百姓结婚生子比天大,飞龙回家,要他快成亲让我抱孙孙!”这是她一开场盼望离家三年的儿子陈飞龙回来的喜悦唱段。盼望着早日能够“母子平安重聚首。梦悠悠, 迎亲队伍吹吹打打绕镇走,啊呀呀绕呀绕镇走。一双新人,欢欢喜喜跪地磕头。棉布坊,转手交给小两口,我手抱孙儿, 哄哄逗逗满街走。乡邻夸我福气厚,心满意足复何求”,把一位母亲的心意表达的完美无缺。

    

    随着剧情推进,国民党匪军到来后的胡作非为和烧杀抢掠,到自己和儿子见面了解到他的真实身份,沈慧琴的唱段和表情出现180度的大转弯。“唯盼儿,学成归,重振家业,怎料他,是国军,竟将乡亲害。素秋劝导如惊雷,人心是尺也是秤,斤斤两两、长长短短有定裁。亲眼见,国军作孽血斑斑,共产党,敢为百姓解危难。心换心来命换命,替儿赎罪勇担待。为赎罪,再不袖手观,为赎罪,敢将局势挽。为赎罪,劝儿把头回,为赎罪,夜闯军营凭孤胆。”

    

    邻居被杀、房屋被烧、亲人被欺压凌辱,直转而下的一系列变化,触动沈慧琴的心扉,也让她的表演和唱段随之大起大落,她在全剧最后演唱的“纵火烧罪滔天啊,目睹惨象,揪心肠,脚不停息神游荡。铁民救我含笑亡,素秋柔肩护家乡。共产党人救百姓,百姓反哺甘倾囊。 放眼望,七宝民众支前忙,军民合力逐豺狼。水能载舟可覆舟,河水汤汤势难挡。眼见那,图纸将送达,碉堡灰飞扬。飞越七号桥,上海迎解放。 春回大地百花放,山河锦绣换新装”就是集中的表现。沈慧琴通过欢娱、悲痛到欣喜三段式的感情变化和沪剧唱段,把人物性格变化展示得淋漓尽致,收获观众热烈掌声。

    

    为增加全剧的感染力,《飞越七号桥》引入越剧、京昆、评弹曲调,增加了演唱难度,沈慧琴为此也下足功夫,她用心专研投入其中,反复排练,只为把赵春梅这位人物,通过唱段和表演在沪剧舞台上高高树立,以情感人和动人,呈现她的心路历程,突破以往她在《梦中家园》《啊,母亲!》《河水清清》《玉兰花开》等6台沪剧大戏女主角的形象,把正直勇敢聪慧飒爽的赵春梅,还原“见人、见细节、见冲突”的历史细节和真实情节,塑造得独具风采和荡气回肠、更具有观赏“燃点”和情感厚度,把红色本土故事诠释得非常生动,让观众感受其中、温暖其里,润泽红色文化的营养和雨露,用乡音乡情唱出百姓心声,彰显本土戏曲红色厚重故事,传承非遗文化本色追求。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邱忠毅

民营剧团专委会
国有院团专委会
专业委员会
查看更多+
专业委员会
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