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龙华,是包括柔石在内的“左联五烈士”牺牲之所;位于东海之滨的浙江宁海,则是作家、革命者柔石的故乡。1日,一部沪剧《早春》从上海来到宁海,穿越时空连缀起两地红色基因。
率先在宁海国际会展中心剧场上演的沪剧《早春》由上海文慧沪剧团原创,在舞台上呈现出一个不同寻常的柔石形象,而“2021上海优秀民营院团红色主题剧目赴长三角宣传推广巡演”的帷幕也由此拉开。柔石先生后人赵为民为此激动不已:“百年热血犹未冷,慷慨激情忆早春!谢谢上海民营院团的创作和辛勤付出,一部好剧让今天的人们不忘初心和使命。”
上海民营院团送红色好剧到长三角,岂止一部《早春》。随着巡演推进,一批沪上民营院团原创的优秀红色剧目将在长三角寻根溯源。上海新东苑沪剧团的《芦荡火种》驻场常熟保利大剧院演出,重回剧中的“沙家浜”——江苏常熟新四军革命根据地。此外,《飞越七号桥》《银杏树下》《绝境》等剧目将在江苏太仓大剧院驻场演出。
“长三角地区一直以来是蕴藏红色革命历史题材的富矿。为了新中国的成立,在这片土地上发生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故事。”上海市演出行业协会会长韦芝表示:“红色剧目‘寻根溯源’,回到故事发生地去演出,在建党百年之际意义非凡。”
上海舞台上的“红色风暴”吹到浙江,激起热烈反响。浙江省演出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金保胜“点赞”说:上海民营院团在全国知名度非常高,从2020年至2021年,上海民营院团新创的剧目多达50部,其中有14部获奖,发展得特别好。浙江民营院团数量不少,仅台州地区就有200多个,但质量和上海相比存在差距,提升演出质量,提升创作能力是当务之急,希望上海演出行业协会能多为浙江“传经送宝”。
上海民营院团凭什么如此有底气?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金雷介绍说,近年来,在政府政策与资金的扶持、社会各界力量的帮助下,上海民营院团取得了长足发展,具有门类多样、机制灵活、注重创作等鲜明特点,成为上海繁荣文艺创作、助力“上海文化”品牌建设的重要生力军。据上海市文化旅游局数据统计,上海现有400家民营院团,其中有二三十家领跑剧团,年演出场次占到了市场的半壁江山。
据介绍,立足市场求生存,把创作强化为生存基础,已经成为上海民营院团的显著特色。过去一年,在全国演出市场仍受疫情影响的背景下,上海开心麻花年演出票房达到6000万元以上,又新开辟了驻场演出新空间,具有“麻花风格”的《疯狂理发店》一个月创下了400万元票房的好成绩,市场反响热烈。文慧沪剧团“以演出养演出”,一年一部新作品,积累了10多台新创剧目。
既接地气又有艺术创新,让沪上民营院团形成了自身的特色。例如,成立20年的上海勤苑沪剧团坚持以服务基层、服务农村为工作重点,走遍上海郊区的村村落落。《遥遥娘家路》《51把钥匙》《石榴红了》等 “中国好人”故事积累了不少粉丝观众。上海安可艺术团出品的抗日题材悬疑话剧《绝境》采用悬疑剧模式引人入胜,更把中国戏曲三岔口的表现方法运用到了舞台表演之中,由此亮相“学习强国”平台,成为“四史”学习教育的生动故事题材。
“提前抓创作,注重生态建设和平台发展,来自上海民营院团的经验对我们的创作、引导、扶持机制,以及市场化运作提供了很好的视角。”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市场处副处长石海频感叹。
“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是文化演艺活动最繁荣、最活跃、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而长三角的演出市场一直是互联互通的,疫情也不能阻隔积极活跃的交流。”韦芝向长三角各文化演艺单位发出邀约,期待各方携手共进,努力发展成为全国演出市场发展趋势的“风向标”。
来源:新华社
作者:孙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