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情
新民晚报:《10家民营沪剧团上演10部原创大戏,首届沪剧月搭建平台让本土剧种根深叶茂》
来源: | 作者:pro76ba1c | 发布时间: 2020-08-18 | 1129 次浏览 | 分享到:

  “太鼓舞人心了!”上海10家民营沪剧院团长今天汇聚在上海市演出行业协会,为明天开幕的上海首届沪剧月感到振奋。10部原创新编沪剧将集中演出一个月,众多新剧团、新剧目首次进入市级层面展演行列,沪剧之根深深扎在上海市区乡间的肥沃土壤里,焕发着勃勃生机。

  剧目扎根本土

   此次入选的10家沪剧团来自上海各区,深挖本土文史故事、讲述本地身边事成了他们推出原创剧目的首选。明天,勤苑沪剧团的《银杏树下》将在九棵树艺术中心连演两场,为沪剧月揭幕。团长王勤介绍,该剧是和奉贤区联合打造,从千年古银杏树下的烈士英魂说起,讲述美丽乡村建设故事。在剧场版上演之前,剧组已经在奉贤的社区演了二十多场。

   来自浦东三林的沪林沪剧团,将三林特产和本帮菜融入了沪剧《人间自有真情在》中;民乐沪剧团展演剧目《板桥霜》,故事设定在抗战后期的沪郊农村;紫华沪剧团的《华家儿女》,也是根据华漕居民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真实历史故事改编;梅家弄是梅陇镇的旧称,陇韵沪剧团的《相约梅家弄》展现了百年前的梅陇热血女青年追求革命理想的曲折经历……

  情系沪剧舞台

   正因为对沪剧的热爱,这些民营院团的当家人都不满足于排演传统戏,除了移植其他院团的优秀剧目之外,都争相创排自己的看家戏。来自松江九亭的九瀚沪剧团团长范雨忠表示,自己建团的宗旨就是要做原创戏,这次带来了新编沪剧《华亭孟姜》。

   范雨忠二十多岁时就是九亭文艺工厂的演员,后来转行经商,一直到前些年身体不好,他才意识到时不我待,又重新拾起了自己热爱的沪剧。参演《银杏树下》的沪剧演员马建平,曾是沪剧名家茅善玉、孙徐春的同学,他的沪剧再出发之旅,是从60岁退休后开始的。

   常年在浦东演出的海天沪剧团团长施益龙同样是从小就有个舞台梦,年轻时他曾是南汇沪剧团成员。剧团解散后,施益龙当了三十多年的驾驶员,每天从鲜花港出发运送鲜花,闲暇时间就到各处演出沪剧。2016年,他终于成立了自己的沪剧团,这次展演的《桃花红了》,是剧团的第一部原创大戏。

  凝聚剧种归属

   得知很多民营沪剧团平时根本不卖票,走的都是公共文化配送的渠道,上海市演出行业协会会长韦芝鼓励大家这次一定要卖票:“这么好的戏,为什么不卖票?我们民营院团不仅要自己养活自己,还要走入商业演出模式,打开视野接受商业检验。”

   此前市演协在统计民营院团演出场次时发现,演出场次排名第一的恰恰就是沪剧,沪剧团体数量也高居各类民营剧团之首。“本乡本土的剧种在演出市场非常活跃,拥有着最大量的观众群,我们必须搭建起交流平台,让好的沪剧剧团、演员、作品起到引领作用。”韦芝说道。

   至于很多团长提到的青年人才培养的问题,市演协也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未来,市演协将会定期为民营沪剧院团提供培训机会,让“上海的声音”在这里找到归属。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赵玥

民营剧团专委会
国有院团专委会
专业委员会
查看更多+
专业委员会
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