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情
解放日报:《10家民营沪剧团10部原创新编作品集中演出一个月,上海首届沪剧月真热闹》
来源: | 作者:pro76ba1c | 发布时间: 2020-08-18 | 1203 次浏览 | 分享到:

  介绍完《银杏树下》剧情,上海勤苑沪剧团团长王勤匆匆赶回剧场排练,8月18日,她主演的《银杏树下》将在九棵树(上海)未来艺术中心首演,为上海“首届沪剧月”拉开大幕。8月18日至9月20日,上海10家民营沪剧团10部原创新编作品集中演出一个月。团长们异口同声:有了开始,就会有后续,首届沪剧月对于推动沪剧的创新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追梦路上谱新曲,银杏树下寄深情……”由奉贤区联合上海勤苑沪剧团共同打造的《银杏树下》6月开始试演。该剧编剧严志东40多件作品在市级比赛中获奖,导演彭安娜、作曲奚耿虎和舞美设计商嘉民都是文华奖得主。王勤自豪地说,“虽然是民营院团,我们的专业度一点不差,对得起大家顶着38度天气排练出掉的十几斤汗。”

  上海市演出行业协会调查显示,沪剧团数量、演出场次高居上海各类民营剧团之首,加之活跃在基层社区的一大批沪剧演唱队、沪剧社团,成为市场生力军。文华奖得主并非新鲜事,陆军、喻荣军、刘业雄、周小倩、汝金山、徐伯涛等一批著名编剧、导演、作曲家都在为民营沪剧院团创作。民营沪剧团里涌现出一群优秀演员,形成了各个沪剧团的稳定班底和表演特色,摆脱流派唱腔翻唱的束缚,通过原创新编沪剧作品,既传承发展申曲的一腔一调,一招一式,也把积极的思想观念和美好的艺术表现形式全新呈现,传播给观众。


  《银杏树下》通过“美丽乡村”建设中最艰巨的整治违章工作,唱响一曲“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乡村振兴田园交响曲。这类现实主义题材作品在沪剧月比比皆是。彩芳沪剧团《口碑》围绕清云河整治等矛盾展开剧情。海天沪剧团《桃花红了》通过三十年两次大洪水给一户普通人家带来的遭遇,反映人间真善美。新东苑沪剧团《玉兰花开》以一群90后年轻护士为主线,讲述上海援鄂医疗队感人故事。

  观众们喜闻乐见的家庭故事,也在沪剧月占有一席之地,文慧沪剧团《心归何处》以小见大,通过一个母亲面对自杀倾向的孩子所表达的深沉、痛苦的爱来讨论生死。沪林沪剧团《人间自有真情在》以沉积多年的悬案为背景,展现两代人间的恩恩怨怨。

  不少剧团从身边历史故事取材,紫华沪剧团《华家儿女》以上海华漕三兄弟的妻子抗日事迹为素材,再现巾帼英雄精神。陇韵沪剧团《相约梅家弄》反映上世纪20年代梅陇地区三位女性追求革命理想的故事。民乐沪剧团《板桥霜》描写从抗战到解放后沪郊乡村梅嫂养育革命烈士孤儿的传奇。九瀚沪剧团另辟蹊径,《华亭孟姜》根据发源于古华亭(松江)民间世代流传的孟姜女说唱版本,通过“见才钟情、送夫筑城、相思寻夫、生死相会”等以新编创作面貌展现在舞台。

  “上海沪剧的根要更加深,叶子才能更加茂盛。”市演出行业协会会长韦芝表示,沪剧月提供了平台,让好的团队、演员找到方向与归属感,为更多艺术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机会,“剧目质量、市场口碑、剧团发展,一个都不能少。”

  首演前一天,王勤还在和编剧讨论剧中插秧细节,“《银杏树下》演的是老百姓生活,如果不够真实,被观众发现,这不就成了笑话吗?所以一直在精益求精。”新东苑沪剧团团长沈慧琴给团队定下目标,每年推出一部小戏,每两年推出一部大戏。《玉兰花开》剧组走访医护人员,写他们的真实故事,“为了方便唱念,我们把固定在脸颊的麦克风换到额头,特地挑选网式硬质口罩,护目镜只留镜框。演员们反复练习穿脱防护服。”沈慧琴说。


  《华家儿女》抗日故事来自当地文史馆资料,团长王彩珍说,“想让青年人感受到原来身边就有这样的英雄,向明年建党100周年献礼。”沪林沪剧团《人间自有真情在》特地加入三林特产、本帮菜元素,拉近与观众距离。海天沪剧团创排小戏“新能源”“天梦”都来源于剧团周边单位的灵感。九瀚沪剧团2018年建团后立即投资排演两部戏,《华亭孟姜》获得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资助,《永远的梅花》剧本获中国戏剧文学奖,两部戏都将由上海电视台全场录播。

  新兴文化娱乐样式层出不穷,如何在时代变化中让本土的戏曲文化跟上时代繁荣发展,市演出行业协会副会长、文慧沪剧团团长王慧莉说出演职人员的心声:“只要大家一起打破狭隘的思想观念,共同追求沪剧的传承和创新,沪剧事业一定会发扬光大”。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诸葛漪

民营剧团专委会
国有院团专委会
专业委员会
查看更多+
专业委员会
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