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情
上海人民广播电台:《高学历、海归、斜杠青年……从“街头艺人”到“城市艺人”,他们用艺术反哺这座包容的城!》
来源: | 作者:pro76ba1c | 发布时间: 2021-08-22 | 1351 次浏览 | 分享到:


    “我从小在静安寺那边的中福会少年宫学习音乐。第一次上街头表演是想要温暖自己,温暖别人,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人与人之间正能量的交互。”

    在距离中福会少年宫不远处的静安公园,街头艺人钱一明作为键盘手,与萨克斯手华俊、吉他手杜烁辰唱起一首朗朗上口的红色作品,来源于非虚构戏剧《辅德里》。

    钱一明从小在上海长大,在华东政法大学学习法律、后来从事教育行业,如今,他在街头用艺术的正能量,为这座热爱的城市增添一抹亮色。

    在市演出行业协会的指导下,上海街头表演点位目前超过30个,已有300多人考取了上岗证。如今,他们正迈向更大舞台——成为城市艺人。
  

    从“摸索”到“自信”


    萨克斯手华俊是第二批持证街头艺人,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是一名典型的“斜杠青年”。在他之前拿到上岗证的,仅仅8人。“之前大家可能会认为街艺是卖唱卖艺,这6年来,我切身感受到变化。”

    在上海演出行业协会的组织下,持证上岗的街头艺人,从过去单打独斗的“散兵”,成为有组织有纪律的一群专业艺人。根据每位艺人的自身所长,大家通过团体组合,或改编、或原创,可以呈现一台台有质量的、适合街头表演的特点的专场演出。每年的街艺节上,协会还组织了一批行业专家,从演唱技巧到现场氛围,为他们进行质量把关。

    在排演节目的同时,华俊还是街艺专委会主任,主要工作围绕艺人的“自治”。比如设置各点位的督导,确认每场演出绿码上岗,监督大家做到演出不扰民、定时定岗……“艺人的精神面貌也在发生变化,从发型到皮鞋,我们更加注重整洁得体的形象,这也是对市民的尊重。”


    观众也发生着变化。越来越多的人从偶遇表演,到专程来看表演。他们安静地聆听,还会用打赏的方式,表达自己对艺术的尊重。“他们觉得,进剧场欣赏艺术要买票,现在城市每个街角也能欣赏到有水平的艺术,打赏是一种认可和鼓励。”


    如今,街头艺人中三分之二都是80后、90后的高学历,有双学士、双硕士,有海归。今年刚刚成为第17批街头艺人的付卓,刚从英国硕士毕业归来。上海为街头艺人提供的发展空间,让他毫不犹豫报名加入了这个团体。


    “相比于我们的前辈们,他们可能还处于一个试探的阶段,现在我们是非常成熟、非常自信地在面对这个事情,这是一个非常显著的变化。”
   

    从“获得”到“反哺”


    街头艺人在这座城市得到了认可和昂扬向上的动力,也在用自己的行动反哺这座城。


    “接种疫苗为你好,快来接种苗苗苗”,杜烁辰率先在弹唱中融入鼓励大家打疫苗的歌词,和伙伴们在静安、徐汇、杨浦等区的疫苗接种点轮番演出。“他们有时候排队等候很无聊,有音乐的陪伴,现场会非常温暖。”
 
    每逢节假日,街头艺人还会背上乐器,化作文艺轻骑兵,为铁路工人、环卫工人、外卖小哥等城市劳动者送去音乐的慰藉。


    华俊说,“我是土生土长的上海小孩,从小这座城市教会了我文明的习惯礼仪。现在街艺是非常符合我个人软实力和城市软实力相融合的一个契机,我热爱音乐、把它当作自己的一份事业,来回报这座城”。

    街头艺人的舞台还在不断延伸。上海首批持证街头艺人李雄刚,从事了30多年的易拉罐剪贴画艺术,是宝山区区级非遗项目传承人。成为街头艺人后,李雄刚把摊位从豫园搬到了大街小巷,还有机会走出上海,在世界舞台展现这门手艺。


    传播出去,也传承下去。前两天,儿子告诉他,也希望考取街头艺人证。“他有这个方面的意愿,通过这样一个平台,有机会向全国各地或者海外,把文化真正带出去。”

    从“街头艺人”到“城市艺人”,城市滋养着街头艺人,街头艺人报之以温暖。


    正如市演出行业协会会长韦芝所说:“街头艺人在这个城市分享他们对音乐的感受,也在这个城市得到了更丰富的营养。他们的文明向上,他们向外来的游客、市民展现的亲和,都会成为我们在上海感到幸福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来源:话匣子

民营剧团专委会
国有院团专委会
专业委员会
查看更多+
专业委员会
专业委员会